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咖啡器材選購TOP 5 — 手沖壺只是用來注水? 小小水柱大有學問!

器材系列的文章又來啦~~
今天要跟大家談談手沖壺,市面上有太多種類的手沖壺可供選擇
但實際上,要挑到一把稱手的手沖壺並不需要一再尋覓花冤枉錢
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差異是大家需要特別注意的
那就是壺嘴、壺頸、擋水片、握把
只要大家弄清楚自己喜好的味道和手法上的需求
就可以比較容易從這幾個地方判讀一款手沖壺是不是合您心意囉

《壺嘴》
一般來說,壺嘴會是大家研判一支壺的第一要件
通常壺嘴常分為 細口平嘴、寬口平嘴、細口尖嘴、寬口尖嘴
由於細口和寬口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出水粗細的上下限
所以很多人會說新手建議使用細口壺的原因
就是因為細口壺本身就限制了最大出水量
不太容易出現水注「爆衝」的現象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限制,細口壺的水注變化範圍較小
當你在沖煮時有「輕柔的翻攪咖啡粉」的這個需求時
細口壺是比較沒有辦法達成的

而平嘴和尖嘴的差異則在於「水注的導引性」
平嘴的壺由於沒有壺口的導流設計,出水的時候容易形成拋物線
對於判讀注水位置來說需要一點使用時間來掌控
也因為沒有導流設計,出水的穩定度上是比較需要練習的
尤其是寬口平嘴的壺嘴設計上更是如此
堪稱是水注練習的拘束器
不過通常在〝正常〞出水狀態上會比尖嘴的壺水注來的柔和些
(特別將水注加大或者增加導流器的狀況不在考慮中)
尖嘴的設計上,由於在壺嘴有各式各樣的導流設計,會有不一樣的導流效果
這一個部分比較難以概括而論
不過在控制水流的難度上基本上都要比平口容易是確定的








《壺頸》
壺頸的部分常見的有鶴頸和細頸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部分是鶴頸
鶴頸的設計會使的水流從壺頸到壺口的過程中由於截面積變小而增加出水壓力
讓水注的力道變得更加強勁
不管在翻攪粉層、點滴貫通粉層時能夠有比較好的效果
但缺點是由於多了「截面積」這個變因
當水注的粗細大到一個程度之後很容易隨手部的擺動有劇烈的變化
這個部份就是細頸的部分所比較不需要擔心的了









《擋水片》
擋水片指的是從壺身進到壺頸的部分
大部分的鶴嘴壺會有一個擋水片
一是讓壺頸到壺嘴的壓力不要過大,讓注水過程有爆衝的情況發生
二是由於在注水過程中壺內的液面由於晃動的關係會影響到出水的強度
而擋水片則可以有效的減低這個現象
但反之當你真的很需要足夠的壓力去提供你的水注有足夠的貫通力的時候
擋水片並不見得是一個很必要的東西










《握把》
再來就是握把啦~~
要購買手沖壺的時候,記得握握看握把
確定握把握起來是順手,而且盡量是有做隔熱設計的
合手的握把設計,會讓您在注水的時候更好把握壺身的重心
進而更穩定的控制沖煮過程
所以千萬要記得握握看順不順手喔~

其實阿,由於對於手沖壺的要求很大程度上的取決於沖煮上的手法
大部分情況下,如果還沒有特別明白自己在沖煮手法上需求的人
其實可以先從自己握的順手的壺開始使用起就好
甚至也不見得從細口壺開始比較好
以燃木的經驗,其實只要一兩個禮拜的練習時間
鶴嘴寬口的壺也是可以被新手駕馭的不錯的
由於可以適用於比較多的沖煮手法,看起來也比較像高手
所以其實反而比較推薦從鶴嘴壺入門

來作為自己對於手法上控制的基準點喔!

還是歡迎大家多多私訊詢問燃木粉絲團~
當然直接到店裡來試試看是更好的,畢竟咖啡嘛~


自己親身體驗器材差異還是最實際的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輕鬆點喝杯好咖啡?那你需要選個濾器 — 咖啡器材選購TOP 5

前篇磨豆機的文章有提到,第二建議投資的部分是使用濾紙的濾器
要說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濾器你是沒有辦法沖煮咖啡的阿XDD
濾器有千千百百種,有金屬濾網、用法絨布的、用濾紙的
而燃木推薦的部分是使用濾紙的濾器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最容易上手也最方便清理的














【金屬濾網】

金屬濾網有幾個問題
一是很多金屬濾網為了避免細粉落入咖啡液,會弄得很密
但這樣一來會很大的影響流速
再來清洗方面也會產生很大的困擾
咖啡是有油脂的,如果卡在金屬網格中很容易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但太緻密的金屬濾網實在不好清洗
好清洗的濾網…細粉落入咖啡的狀況實在有點嚴重
有的人會說,金屬濾網會保留較多的油脂,口感會比較好
不過燃木的心得是它提供的雜味也相對的多
加之清洗問題,其實並沒有很建議

【法蘭絨】

那法蘭絨呢?
法蘭絨沖煮的風味在燃木看來是比濾紙好上許多的
但法蘭絨的難保養程度是出了名的高
要開布、養布,然後還是一個不小心就會發霉…
所以還是推薦大家購買使用濾紙的濾器會來的方便許多



聰明濾杯當然是非常方便的一個選擇
當然如果想要多玩一點風味上的變化
聰明濾杯通常不太能滿足玩家們的需求了

【KONO名門二代濾杯 MDN-21】

燃木在沖煮上最常使用的就是KONO的名門二代濾器
在我們試過數十種的濾器中
KONO濾器所呈現的口感和風味是最為協調、厚實的

因為KONO在製作濾器時的風味藍圖就是以

「均衡、香甜、乾淨、滑順的口感」作為考量

當然KONO家為了營造出這樣子的風味
有刻意加強濾器在風味累積上的能力
所以使用上有疏忽的話很容易跑出大分子的苦味和雜味
算是難度係數偏高的一個濾器

不過燃木在使用KONO濾器時,手沖方法也會變成KONO型態(?)
就是大家可能耳聞過的「KONO式手沖法」(俗稱點滴法)
所以是沒有問題的啦!
順帶一提,有很多人會質疑KONO濾杯的材質

KONO的材質不是塑膠,是耐熱樹脂』

日本的檢驗標準都是  0 ppm的析出,完全可以放心
一代和二代的濾杯耐熱程度都是到攝氏90
三代濾杯則是攝氏109
只要在這個溫度以下,使用上都是無虞的
這個在濾杯附的說明上都有喔~
所以如果想拿高溫沖煮的朋友,最好還是選用三代濾杯









(圖為KONO 三代濾杯)


【Hario V60】

Hario V60是另一個燃木常會使用的濾器

Hario在風味藍圖上設計方向是

「如果汁一般的口感和明亮的香氣」

沖煮出來的風味相對清爽
大多被燃木用來表現水果調性或者酒香調性等豆子
香氣層次會被拉得比較開
在使用上的難度也比較低,但也相對作不太出濃郁的風味









(圖為Hario V60濾杯)

【梯型濾杯】

梯型濾杯中,田口護使用的三洋雙孔濾杯算是比較容易操作的
風味藍圖的方向大致是

緊緻的香氣、厚實的口感

沖煮出來的咖啡有勁道
不過梯型濾杯中大多流速會小於錐型濾杯
因為濾杯底面積大於錐型濾杯會讓細粉較容易有阻塞現象
當磨豆機的品質沒這麼好,細粉較多時

需要特別使用「單點注水」的方式排開底部一字阻塞的細粉



購買濾器上,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需要注意
那就是:

「你喜歡什麼樣的風味走向?」

各家廠牌在製造濾器的時候
其實大部分來說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風味藍圖
再下去朝那個風味藍圖的走向去修改設計
所以買對符合你心目中風味走向的濾器在沖煮上就事半功倍

反之如果買錯濾杯…就可能事倍功不知道幾分之一去了
至於什麼流速阿…導流設計阿…
真的要講可能先找篇流體力學的論文來比較快,實在是太難精準掌握了
大家就抓住一個重點
『先知道自己喜歡喝到什麼樣的風味,再去找最能表現該走向的器具』


使用濾紙的濾器種類實在太多了
這篇文章中自然無法一次道盡
只能僅僅提供大家一個選擇濾器的大頭方法
就是去了解濾器本身的設計是為了萃取什麼風味
如果還有更多關於濾器的問題和選購建議
歡迎大家多多私訊詢問燃木粉絲團~
當然直接到店裡來是更好的,畢竟咖啡嘛~


嘴喝為憑還是最實際的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自己手沖不好喝? - 煮好咖啡的三大基本條件




自己手沖不好喝? - 煮好咖啡的三大基本條件

常常有人會問說,『欸!我在家也是用手沖耶,可是為什麼沒你們沖的好喝啊?』
好像手沖是一個高級的手法,只要用上了手沖這兩個字,任何咖啡都會變好喝一樣。
事實上,要煮好咖啡,你除了要擁有適當的沖煮技巧,更需要優質的咖啡豆與合適的器具

沒有優良的咖啡豆品質,是不可能煮好喝的咖啡!


煮咖啡就像是在做料理一樣,要先有好的食材,才能有好的風味。
舉例來說,你不太可能用一條臭掉的鮭魚,做出一道鮮美的鮭魚壽司。
當然,為了表現咖啡的細緻風味與層次,手沖絕對是好方法之一,但再厲害的廚師也須要好的食材才能發揮應有的水準。

那怎樣才是優質良好的咖啡豆?
  • 來自風味優良且瑕疵極低的咖啡生豆
  • 適當的烘焙
  • 新鮮的烘焙
如何辦別優質的咖啡生豆通常是杯測師跟烘焙師的事,在沖煮端的消費者通常難以接觸與掌握
那為什麼我們要提呢?因為上述的道理依舊適用且重要,再好的烘焙技術也難以取代原料的品質!
一般商業咖啡和精品咖啡的主要分野也多半在此。

咖啡生豆需要經過烘焙才能滿室芳香,不論是淺烘焙還是深烘焙,都有令人期待與值得欣賞的風味,但如何淺而不生,深而不焦,則有賴烘豆師的經驗與技術了。
雖然現在流行淺焙,良好的淺焙有優雅的花香果酸,但過淺的烘焙或不恰當的烘焙都可能讓淺焙咖啡喝起來酸澀無比且尖銳難耐。
良好的深焙則可如高檔巧克力般的甘醇滑順、餘韻綿長,但過度的烘焙則焦苦刺激又索然無味。
關於磨豆機選購的文章可以參考此篇:咖啡器材選購TOP 5 — 無論如何就先買台磨豆機吧~


新鮮的研磨

咖啡除了是在品嚐它的味道"以外,更多是在品嚐咖啡的"香氣"
如果今天你沒有磨豆機可以現磨,那通常也都只能店家代磨,這樣的情況下咖啡珍貴的香氣大半也都逸散在大氣中成了空氣芳香劑了。
所以為了要保留更多香氣被我們沖煮進杯中,有一台合格的磨豆機是必須的!就算是研磨品質不佳的砍豆機,新鮮研磨也比磨開氧化好幾天的咖啡粉有滋味許多。


適當的比例&正確的測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自己做過甜點或者看食譜做菜過?
今天食譜跟你說要放兩匙鹽或糖,而他說的是小茶匙,你用的是大湯勺
那味道肯定非常豐富”.....這樣方法每次做出來的成品肯定差異極大
絕對會讓你搞不清楚今天你是鹽放多了還是蛋太少了

咖啡也是一樣,如果今天使用的咖啡粉量跟沖煮水量都不一樣
那光是濃淡度就會差非常多,更多的時候會讓你不知道到底是誰出了問題?
是溫度不夠高所以很淡?還是注水水流太快太多?...
所以有一個磅秤來幫助你測量今天使用多少咖啡豆來做沖煮
或者使用多了多少水來沖煮,都能有效幫助你穩定沖煮成果。
如果手邊沒有磅秤,那使用固定尺寸的咖啡豆匙與有測量刻度的量杯也能有所幫助
只是絕對要注意的是,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有不同密度
同樣一平匙的淺焙可能會比深焙重上個1~3
一人份兩匙來煮的話,落差可達2~6克,不得不慎呀!
如果每次沖煮都是兩平匙,那記得每次都要使用同樣的豆匙與同樣的沖煮份量,免得忽大忽小。


當然要穩定的煮出美味咖啡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去注意,例如水質、器材結構...
持續不斷的練習也是必須的
但若能掌握這三項基本條件,煮杯平穩好入口的咖啡並非難事。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咖啡器材選購TOP 5 — 無論如何就先買台磨豆機吧~


 很多剛接觸咖啡的朋友們都會問一個問題
「咖啡好像有很多地方需要投資,沒辦法一次買齊的話,有推薦的順序嗎?」
所以就促使了燃木開始想生出一系列器材文章的想法
下面,燃木會先介紹我們心目中的器材優先投資順序
然後跟大家細談該器材的效果,以及我們為什麼推薦。

先講優先順序,對燃木來說

第五名:咖啡杯第四名:計量工具第三名:一隻稱手的手沖壺第二名:使用濾紙的濾器第一名:一台磨豆機


第二名到第五名的順序,如果拿去問不同的咖啡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見
但相信燃木,無論如何一台磨豆機絕對是排在第一順位的投資
如果沒有台磨豆機,那麼剩下來的選擇就只有耳掛或者是店家代磨
但是咖啡豆一但磨開後,就會先損失大量應該被您品飲的香氣
磨開後幾千倍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會使的咖啡豆狀態迅速的下滑
損失了大量的香氣不打緊,要是因此產生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物質就不好了

一台磨豆機會因為不同的研磨方式,造成沖煮時不一樣的萃取效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您喝進咖啡時的風味
所以基於健康、最大化品飲時香氣體驗、和營造不一樣的風味體驗三個面向
磨豆機毫無疑問一定是您投資咖啡器材時的第一優先選擇。

那麼,上面我們提到了研磨方式的不同
下面燃木就來跟大家提提市面上機器常見的三種研磨方式
平刀、鬼齒、錐刀
粗略的提一下他們各自能營造出的風味差異

大巧不工—平刀



(平刀刀盤)


  
(平刀顆粒


會使用大巧不工來形容平刀,實在是因為它的不加修飾性
平刀研磨的概念,就像在削切咖啡豆
將咖啡豆削切成一片片「厚度」大致一致的片狀顆粒
這種研磨方法,能夠最大程度的讓咖啡本身的物質被萃取
讓手法上的差異、豆子的好壞毫無保留的呈現在一杯咖啡中
如果對咖啡豆的狀態把持得不好
又或者是沖煮人本身的手法還有可調整的地方
平刀很容易把這些不足造成的缺點一一的擺到你面前

但如果上述兩點都做到了,就如同我所說的「大巧不工」
你非但不需要磨豆機的研磨來協助你修飾味道
甚至你會開始追求將咖啡豆風味逼到美味盡出、雜味未出的那個風味臨界點
一旦掌握了沖煮最基礎的地方,平刀中正平和的風味很少人不愛

這就是平刀的優點也是缺點
從種子到杯子,哪個地方有所缺漏
平刀都無法為他提供修飾
同樣的如果這些程序都沒有紕漏
也只有平刀能把這杯咖啡的極限呈現出來。

似劍非攻—鬼齒



(鬼齒刀盤)

(鬼齒顆粒)


用似劍非攻來形容鬼齒研磨的風味是很貼切的
鬼齒研磨的概念就利用多個磨盤上的臼齒去碾碎並打磨咖啡顆粒
使得咖啡顆粒每一顆的大小盡量一致

在沖煮上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萃取過度的問題
因為顆粒形狀是立體的,粉水接觸的時候浸透咖啡粉的速度遠不如平刀的片狀
並且也由於磨輾出來的形狀,粉水的接觸面積也不如平刀式
所以酸香和甜感等小分子物質在一杯咖啡中佔的比重會偏高
營造出圓潤的香氣和口感

但也由於咖啡粉浸透速度的差異
如果要想避免掉較為平庸豆子的後段物質造成的雜澀
就勢必要犧牲掉一部分咖啡粉顆粒中心尚未釋出的香甜風味
如果使用的豆子等級很好不需要避免後段物質
但想要完全萃取出香甜感也因為浸透速度較平刀慢,得要使用較多的水萃取
比較難營造出低粉水比濃郁、卻又層次複雜的狀態
往往會變成一杯油脂感較輕、層次拉得比較開(因為水比較多)的咖啡

也因此我給予它似劍非攻的風味形容
是咖啡,卻不會有對味蕾的侵略感,不容易有馥郁的香氣帶給鼻腔的衝擊力
是好是壞,當然還是看個人口味了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錐刀



(錐刀刀盤)




(錐刀顆粒)

由於結構問題,大部分的手搖磨豆機都是屬於錐刀類型的刀盤
當然電動磨豆機也是有錐刀的設計的
由於錐刀的設計,咖啡豆通常會明確經歷破碎─磨輾兩個階段

這也導致了錐刀研磨出來的顆粒中不規則的突起很多之外
也有可能在磨輾的過程中出現少部分如平刀一般的片狀顆粒
簡單來說,顆粒的〝厚度〞雖然一致
但各自的表面積由於不規則突起會相去甚遠

這也導致了如果使用錐刀磨豆機在較粗研磨時容易有萃取不均的問題
(因為表面積的差異會更大)
比較上來說,錐刀是三者中最容易凸顯出複雜、明亮風味的設計
是由於從顆粒上就有根本的「不均勻」
當然只要刀盤設計得宜,極細粉的比例不高,加之優秀的沖煮手法
不均勻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可以更好的營造出手沖的層次感
不過因為它的顆粒形狀有可能是粒狀,也可能是片狀

在沖煮上營造出來的複雜感就會很好
沖煮得宜可以稱之為奔放,但沖煮狀態沒把持好的話,就是匹脫韁野馬了

這就不是單純的過粹造成的問題
而是水流、咖啡粉浸透速度等等許多因素造成的多元差異了
嚴格的來說,錐刀過粹的問題比平刀來的輕微
複雜的層次感是來自各粉粒間不一的萃取狀態
所以風味形容我稱它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當然,就算是同種類的磨豆機也各自有其設計上的差異
上述只是大致的風味
如果想要更細緻的得到購買上各機種的建議
歡迎可以私訊我們


-手沖咖啡的入門提案- ⟪該怎麼選濾杯?⟫

「我想要練習沖手沖咖啡,剛剛入門,有什麼推薦的濾杯嗎?」 今天燃木就以可玩性高、風格鮮明做出發點 推薦想跳坑 … 痾不是,想入門手沖練習的朋友幾個濾杯 -Hario V60 系列 - 自 2004 年 Hario V60 濾杯問世之後 這款濾杯迅速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