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杯測的小眉角,淺焙深焙大不同

有在follow燃木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燃木除了常見淺中焙,也很喜歡中深焙的濃郁甘甜,像中深焙的『燃木配方-薪』一直都是南部口味長賣款。
而配方最麻煩的就是風味的穩定,所以每次烘焙後的杯測品管是必須的!

杯測是普遍認為最客觀、穩定、標準的檢驗方式了
多數時候為了避免沖煮落差的干擾,燃木會在烘焙日當天先做一次杯測
快速檢驗今日烘焙狀態,雖然豆子會太新鮮,但我們必須快速了解當日烘焙狀態
若有重大偏差才可以當下紀錄、調整
若要馬上重烘一鍋調整或者建立對照組,都必須在當天。

有常在杯測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在外面杯測時多數是淺中或中的焙度而已
甚少會出現中深、甚至深焙的豆子
就算有,大家似乎也都會皺一下眉頭,覺得案情不單純(?)
因為多數時候,中深焙以後的豆子在杯測表現上都不太討喜呀!
不是又苦又暗淡、就是味道都擠在一起了,即使是喜愛中深焙的燃木也常覺得"安捏母湯"。

雖然在杯測表現不如人意,但經驗上只要
多放個幾天或用正常沖煮方式如:手沖、賽風等
中深焙的風味便能有較好的呈現
但手沖、賽風等終究屬於帶有修飾性的沖煮方法,對於檢視烘焙結果來說是個不太穩定的檢驗方式
因為你可能很難在第一時間歸因到底是烘焙出問題還是沖煮出問題?

到底深焙在杯測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1.排氣旺盛

深焙比淺焙產生了更多的氣體在豆子內
當熱水一注下去,便可以發現它快速、劇烈地膨脹,而這也是深焙最大的阻礙。
劇烈膨脹的粉層,會影響杯測時的注水量,由於杯測都是利用相同的體積作為固定粉水比的參考,所以當深焙劇烈膨脹的粉層很快就讓粉層滿至杯緣,會造成實際注水量比預期還要少
所以如果使用相同的豆重與杯測碗,深焙的粉水比容易比淺焙的來得濃,(原設定1:18但實際比例可能是1:17)


2.密度不同


咖啡豆經過烘焙後,體積會膨脹大概50%左右
膨脹程度隨著烘焙程度越深而增加,深焙有著更高的失重率與更低的密度
所以相同重量的深焙比淺焙的體積還要大,也因此會佔據杯測碗內更多的體積,
再度降低了沖煮水量拉高了粉水比
但這影響程度也許還要經過更仔細的測量,也許是可以忽略的誤差


3.不均勻的萃取


深焙比淺焙帶有更多的油脂,而這些油脂會讓咖啡粉變『黏』
就算是沒泛油光的中深焙你也可以在注水時發現他比淺焙更難攪開
因此我們就在想,深焙的粉層會不會因此無法均勻的浸潤與萃取?即使它是浸泡式的萃取



4.不同的萃取溫度

以我們常用來煮深焙的手法KONO為例,萃取的溫度是88℃,是要避免萃取出過多苦澀物質

加上深焙的豆子組織也比淺焙開,更容易釋放風味物質,所以跟淺焙一起杯測時用相同的93℃也許會造成較多的過度萃取?

上面四點是我們從觀察到的現象所作出的懷疑與推論,還有待更多的實驗來實證

到底深焙該不該用一樣的萃取條件?

如果不一樣,那怎樣的萃取條件才是客觀且經濟的做法?

-手沖咖啡的入門提案- ⟪該怎麼選濾杯?⟫

「我想要練習沖手沖咖啡,剛剛入門,有什麼推薦的濾杯嗎?」 今天燃木就以可玩性高、風格鮮明做出發點 推薦想跳坑 … 痾不是,想入門手沖練習的朋友幾個濾杯 -Hario V60 系列 - 自 2004 年 Hario V60 濾杯問世之後 這款濾杯迅速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