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剛接觸咖啡的朋友們都會問一個問題
「咖啡好像有很多地方需要投資,沒辦法一次買齊的話,有推薦的順序嗎?」
所以就促使了燃木開始想生出一系列器材文章的想法
下面,燃木會先介紹我們心目中的器材優先投資順序
然後跟大家細談該器材的效果,以及我們為什麼推薦。
先講優先順序,對燃木來說
第五名:咖啡杯第四名:計量工具第三名:一隻稱手的手沖壺第二名:使用濾紙的濾器第一名:一台磨豆機
第二名到第五名的順序,如果拿去問不同的咖啡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見
但相信燃木,無論如何一台磨豆機絕對是排在第一順位的投資
如果沒有台磨豆機,那麼剩下來的選擇就只有耳掛或者是店家代磨
但是咖啡豆一但磨開後,就會先損失大量應該被您品飲的香氣
磨開後幾千倍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會使的咖啡豆狀態迅速的下滑
損失了大量的香氣不打緊,要是因此產生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物質就不好了
一台磨豆機會因為不同的研磨方式,造成沖煮時不一樣的萃取效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您喝進咖啡時的風味
所以基於健康、最大化品飲時香氣體驗、和營造不一樣的風味體驗三個面向
磨豆機毫無疑問一定是您投資咖啡器材時的第一優先選擇。
那麼,上面我們提到了研磨方式的不同
下面燃木就來跟大家提提市面上機器常見的三種研磨方式
平刀、鬼齒、錐刀
粗略的提一下他們各自能營造出的風味差異
(平刀刀盤)
(平刀顆粒
會使用大巧不工來形容平刀,實在是因為它的不加修飾性
平刀研磨的概念,就像在削切咖啡豆
將咖啡豆削切成一片片「厚度」大致一致的片狀顆粒
這種研磨方法,能夠最大程度的讓咖啡本身的物質被萃取
讓手法上的差異、豆子的好壞毫無保留的呈現在一杯咖啡中
如果對咖啡豆的狀態把持得不好
又或者是沖煮人本身的手法還有可調整的地方
平刀很容易把這些不足造成的缺點一一的擺到你面前
但如果上述兩點都做到了,就如同我所說的「大巧不工」
你非但不需要磨豆機的研磨來協助你修飾味道
甚至你會開始追求將咖啡豆風味逼到美味盡出、雜味未出的那個風味臨界點
一旦掌握了沖煮最基礎的地方,平刀中正平和的風味很少人不愛
這就是平刀的優點也是缺點
從種子到杯子,哪個地方有所缺漏
平刀都無法為他提供修飾
同樣的如果這些程序都沒有紕漏
也只有平刀能把這杯咖啡的極限呈現出來。
似劍非攻—鬼齒
(鬼齒刀盤)
(鬼齒顆粒)
用似劍非攻來形容鬼齒研磨的風味是很貼切的
鬼齒研磨的概念就利用多個磨盤上的臼齒去碾碎並打磨咖啡顆粒
使得咖啡顆粒每一顆的大小盡量一致
在沖煮上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萃取過度的問題
因為顆粒形狀是立體的,粉水接觸的時候浸透咖啡粉的速度遠不如平刀的片狀
並且也由於磨輾出來的形狀,粉水的接觸面積也不如平刀式
所以酸香和甜感等小分子物質在一杯咖啡中佔的比重會偏高
營造出圓潤的香氣和口感
但也由於咖啡粉浸透速度的差異
如果要想避免掉較為平庸豆子的後段物質造成的雜澀
就勢必要犧牲掉一部分咖啡粉顆粒中心尚未釋出的香甜風味
如果使用的豆子等級很好不需要避免後段物質
但想要完全萃取出香甜感也因為浸透速度較平刀慢,得要使用較多的水萃取
比較難營造出低粉水比濃郁、卻又層次複雜的狀態
往往會變成一杯油脂感較輕、層次拉得比較開(因為水比較多)的咖啡
也因此我給予它似劍非攻的風味形容
是咖啡,卻不會有對味蕾的侵略感,不容易有馥郁的香氣帶給鼻腔的衝擊力
是好是壞,當然還是看個人口味了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錐刀
(錐刀刀盤)
(錐刀顆粒)
由於結構問題,大部分的手搖磨豆機都是屬於錐刀類型的刀盤
當然電動磨豆機也是有錐刀的設計的
由於錐刀的設計,咖啡豆通常會明確經歷破碎─磨輾兩個階段
這也導致了錐刀研磨出來的顆粒中不規則的突起很多之外
也有可能在磨輾的過程中出現少部分如平刀一般的片狀顆粒
簡單來說,顆粒的〝厚度〞雖然一致
但各自的表面積由於不規則突起會相去甚遠
這也導致了如果使用錐刀磨豆機在較粗研磨時容易有萃取不均的問題
(因為表面積的差異會更大)
比較上來說,錐刀是三者中最容易凸顯出複雜、明亮風味的設計
是由於從顆粒上就有根本的「不均勻」
當然只要刀盤設計得宜,極細粉的比例不高,加之優秀的沖煮手法
不均勻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可以更好的營造出手沖的層次感
不過因為它的顆粒形狀有可能是粒狀,也可能是片狀
在沖煮上營造出來的複雜感就會很好
沖煮得宜可以稱之為奔放,但沖煮狀態沒把持好的話,就是匹脫韁野馬了
這就不是單純的過粹造成的問題
而是水流、咖啡粉浸透速度等等許多因素造成的多元差異了
嚴格的來說,錐刀過粹的問題比平刀來的輕微
複雜的層次感是來自各粉粒間不一的萃取狀態
所以風味形容我稱它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當然,就算是同種類的磨豆機也各自有其設計上的差異
上述只是大致的風味
如果想要更細緻的得到購買上各機種的建議
歡迎可以私訊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