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咖啡中的泡沫,大家會想到什麼?
一般來說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義式濃縮上面浮著的那一大層「Crema」
常聽到的說法是,那一層Crema是香氣和口感很重要的來源
但實際上,這真的是泡沫的全部樣貌嗎…
「在我的經驗當中,除去了泡沫的ESPRESSO,可以很大幅度的降低令人不悅的味道。」
─旦部幸博
旦部幸博是何許人也?
他是日本知名的咖啡部落格「百珈苑」的撰寫人
對台灣人來說,更知名的應該是他和咖啡之神田口護合作
寫了一本咖啡人人手一本的聖經 ─「田口護的咖啡方程式」
所以~這一位大佬都這麼說了
難道我們以往對於泡沫的理解有什麼誤會不成!?
燃木特別翻出了百珈苑的文章好生拜讀一番
並且自己做了實驗重現了旦部先生的想法
得出了下面的結論:
我們先就ESPRESSO來說
「Crema是香氣很重要的來源」
這一句話,單獨來看並沒有錯
不得不說,撇去了泡沫的ESPRESSO
香氣和衝擊力遠沒有正常的ESPRESSO來的好
But!
撇去了Crema的ESPRESSO,在入口的容易程度上的確大幅提升
在口腔裡給人的感覺更加的清澈
並且不帶有一般ESPRESSO入口強烈的刺苦味及雜感
我們必須先知道
日本人在味覺上對於「刺激感」和「雜澀味」是非常敏感的
他們在意的是喝進嘴裡的「味道」
不這麼在意鼻子湊近時的「香氣」
所以盡管Crema泡沫具有的蜂窩結構
可以留存許多在萃取時容易溢散的香氣
但對於日本人的味覺偏好那並沒有大幅加分
反而是,從泡沫中旦部先生分析出了高濃度的阿魏酸、咖啡酸、綠原酸…物質
這些物質在感官上都會帶來強烈的澀感
那如果我們放回手沖上,是不是有應該有一樣的效果呢?
為了驗證這一個現像
燃木先拿了深焙的豆子,使用了V60沖煮
20克的粉
不悶蒸共注水300c.c.; 分五次注水,每次60c.c.
每注中間間隔40秒,水溫88度
沖煮完成之後,分成兩邊
其中一邊以手動奶泡罐打出泡沫後予以刮除
另外一邊冲煮後不動
兩邊都放涼至同一溫度飲用
正常的那邊…
味道相對複雜,焦糖香氣充足
味道相對複雜,焦糖香氣充足
認真體會的話能感受到些許雜味和澀味
整體來說算是杯醇厚複雜的深焙
去掉泡沫的那邊…
甜味清澈而直爽,層次感變的明確
『澀味』和『雜味』也不見了
相對來說,整杯咖啡的「味道」反而跳了出來…但香氣卻少了不少
泡泡過一段時間後也會消退回咖啡液的狀態
若只單喝那杯,則雜澀的令人難以接受,香味也留存的不多
泡泡過一段時間後也會消退回咖啡液的狀態
若只單喝那杯,則雜澀的令人難以接受,香味也留存的不多
咖啡沖煮上的兩難−香氣與口感的平衡
其實,在冲煮過程中
如果有意識的將擾動生成的泡沫滯留在濾杯中
而不是讓它跟著流入杯中,也會得到相近的效果
比如KONO手法中的拉高水位
比如KONO手法中的拉高水位
只是我們在品鑑咖啡的時候
香氣還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我們又不像歐美是對於雜澀感敏感度相對低的民族
所以到底該製造多少泡沫,留下多少泡沫?
如何取得平衡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來捕抓的
而且最好還是用同一隻豆子